关于联合体
一、建设宗旨
联合体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实现创新技术与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最终目标。联合体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升成员单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坚持贯彻“十四五"规划目标, 既着力于解决制约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又着眼长远,瞄准低碳环保产业前沿领域,超前布局,抢占产业制髙点,打造未来竞争局势。
二、功能定位
南通市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在南通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由行业龙头企业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项目为载体,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多方支撑,实体化运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
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等手段,聚力创新驱动,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推动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在产业链转移转化,同时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和创新要素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持续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南通市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的主体是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相连的企业,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和技术创新发展需要,提出拟解决的技术难题或者期望引进的科技成果,向联合体内高校院所征集解决方案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产业化条件。高校院所是联合体的技术依托,通过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创新发展难题,同时协同企业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重大突破性原创成果。联合体运营公司及其专家委员会,从提高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的高度,组织联合体内合作项目挂帅揭榜,引导和推动联合体内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同时为联合体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为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开展系统性推动。
三、建设模式
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是行业龙头企业。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南通市环保领域的领军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强,行业上下游带动能力强,与联合体内的其他企业及高校院所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负责牵头围绕我市低碳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抱团创新、精准创新、持续创新。
创新联合体的参与主体是产业链垂直上下游企业。包括京源环保、华信空调、金通灵、德高物联等十多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性的企业。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和技术创新发展需要,提出拟解决的技术难题或者期望引进的科技成果,向联合体内高校院所征集解决方案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产业化条件。
创新联合体的技术支撑是高校院所及其专家团队。包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江苏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在行业内具有雄厚研发实力和较强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高校院所。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为联合体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创新发展难题,同时协同企业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重大突破性原创成果。
创新联合体的运行管理由运营公司及其专业委员会负责。注册成立实体化的运营公司,负责研究我市低碳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推动联合体内的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为联合体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为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开展系统性推动。
四、发展目标
聚集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绿色低碳等多个细分领域,一年之内组建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和高校院所支撑群,形成一个智库,拥有联合体展示平台;两年之内补足南通低碳环保产业链,提升校企合作密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成为覆盖服务南通全市域、辐射影响长三角区域低碳环保行业的集产学研教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联合体以贯彻“十四五”规划发展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衔接,推动教育与人才战略的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加企业和学校开展对接和合作的机会,为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和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解决南通市低碳环保人才紧缺的问题。
五、运行机制
南通市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由南通市科技局指导、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南通市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注册成立“南通市协同创新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1.建立“协同创新联合体专家技术委员会”,由本市重点产业领域知名民营企业家,及知名专家学者两方面代表人士组成。作为行业领军的智库,负责对我市低碳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专业性决策咨询和建议。对产业重大战略规划、实施计划等进行论证、评估; 对国内外低碳环保产业创新发展进行跟踪和前瞻研究,提出专业建议。充分运用国内外低碳环保行业专家资源,搭建具有行业性、战略性的专家人才数据库基础上的专家委员会,负责联合体内协同创新项目的需求评审、发榜、解决方案的论证、揭榜。
2. 在创新联合体内实施的合作项目,由成员企业发布项目需求,联合体内共同评审立项,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并挂帅揭榜。市科技局将对联合体内实施的合作项目给予合作项目经费资助并优先支持创新联合体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