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成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助力器,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客观要求。
虽然我国环保领域专利成果数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环保行业整体上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品低端同质化较为严重;核心器件、原材料仍然存在瓶颈,制造加工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国家以及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2021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我省已将组建创新联合体作为近几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南通市的低碳环保产业规模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有以京源环保为首的龙头企业,但是产业链不配套,无法对低碳环保产业链形成较强拉动作用,上下游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与周边地区竞争优势不明显。换句话来说,南通的低碳环保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缺乏大规模优秀的制造企业产业群。同时,南通的知名高校院所相较于其他城市较少,导致高校研发与实施制造环节严重脱节,髙校和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互动,外地高校的专业团队没有深入了解南通当地企业,双方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企业因为缺乏高学历和创新型人才研发力量,导致企业技术问题得不到高效解决。通过成立协同创新联合体,可以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旨在推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产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联合体的成立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